學校概覽
學校概覽
目錄                  

| 學校資料 | 辦學宗旨 | 學校目標 | 學校組織 | 教職員資料 | 學校設施學與教  | 專業發展訓輔同心 |

家校合作 | 課外活動 | 學生成就及表現 | 關注項目STEM最新動向(傳媒報導) | 2021-2022年度學校概覽 |

 
學校資料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宗教:基督教

創校年份:一九五五年

學校類別:政府資助之全日制男女小學

班級結構:全校共十八班(不設精英班)

學制:一至六年級

校訓:非以役人    乃役於人

 

^ TOP

辦學宗旨                  
本校秉承基督之信仰,相信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又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並且道成肉身,施行救贖,教化萬民。本此基督精神,為兒童提供全人教育,使其能在基督的愛中學習與成長。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中得到潛移默化,令身心皆能均衡發展。

 

^ TOP

學校目標                  
  1. 以學生為本,幫助每位學生發揮自我潛能,使其學有所成。
  2. 重視品德教育,栽培學生明辨是非,律己守禮,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及態度,能自尊自重、自立自信、肯追尋真理、關心社群、面向世界、放眼宇宙、注目未來,並且有盼望、有承擔、有見地、有愛心,樂意作一個『乃役於人』的社會棟樑。
  3. 培育學生在靈育方面的發展,強調認識上帝的愛和聖經真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實踐基督教訓,時刻信靠上帝。

     

          

^ TOP

學校組織                  

於2018年8月31日成立,目的是透過教師和家長等主要伙伴加入法團校董會,在學校推行一個公開、具透明度和多方共同參與的學校管治架構。

^ TOP

 
 
教職員資料                  

本校師資優良,教師經驗豐富。有校長及常額教師共37人,全部已獲學士學位,當中有13位更獲碩士學位,所有教師均持有教育文憑。另2位外籍英語老師以及1位學生輔導老師。

職工方面共有27人,包括:包括: 行政主任1位、行政助理1位、書記3位、工友6位、教學助理3位和資訊科技統籌員2位。

^ TOP

學校設施                  

本校擁有18個標準課室、操場、禮堂、中央圖書館、視覺藝術室、校園電視台、音樂室、多用途活動室、學生輔導室、STEM Room、醫療室等。全部均設有空調設備。課室設有多媒體教學器材及裝設適當的教學軟硬件配套,以支援資訊科技教學。

 

     

     

^ TOP

學與教                  

本校於一至六年級推行活動教學,強調體驗學習及全方位學習。本校每年就校本課程訂定一個主題,貫通各科,融合STEM教育,進行全方位主題學習及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共通能力,讓學生充份體現學習的趣味。

 

本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學習需要,於各科加入自主學習元素,結合不同的閱讀策略及高階思維策略,以及校本STEM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學會學習,裝備未來。

 

本校積極推行兩文三語政策,英文科初小階段推行 "Primary Literacy Programme - Reading/Writing”,高小階段則設校本高小英文跨學科閱讀課程,藉此豐富學生學習英語的語境及提升學習興趣;中、英文科更以校本讀寫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及閱讀的能力和興趣,從而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本校更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如英文訪問外籍遊客、英文同樂日、中華文化日、奧數班、編程班等活動擴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充分發揮所長。

 

    

^ TOP

專業發展                  
為了配合教育改革,本校老師十分重視終身學習的需要,積極參與各項進修及培訓課程。為加強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本校定期進行同儕觀課、共同備課,更透過探訪友校、學習圈、參加大學及教育局支援計劃及培訓活動等,加強同工之間的經驗交流,藉以提高教學質素。
 

^ TOP

 
 
訓輔同心                  
學校一向以「全人發展」為學生最終的成長目標。2021年度以「積極主動、和洽包容、同理心」為校本主題,本校本年鼓勵同學凡事積極投入,主動承擔。與人和洽共處,能包容不同界別。能明白他人感受,有同理心。亦以「啟發潛能教育」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藍本,推行有關的全方位輔導活動,如「盡心盡意獎」、「自我挑戰獎勵計劃」等,又安排學生參與義工服務,讓同學透過服務活動,體驗捨己助人所得的正能量,並學習有意義的人生。

 

  

^ TOP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除了與學校有良好溝通外,亦非常支持學校活動,如「午膳爸媽」、「伴讀家長」、「課外活動」等,以協助學生的「全人發展」。本校家長教師會已成立多年,除了舉辦多項親子活動、講座和社區服務活動外,更積極收集及反映家長的意見,例如各班家長代表定期會議,務求促進學校和家長建立緊密的顆伴關係,使家校之溝通與合作達至最佳效果。

 

 

^ TOP

課外活動                  
本校於每星期上課時間內,為所有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充實他們的校園生活,並加強他們的自信及溝通技巧。同時在課餘時間讓專業導師到校教授奧林匹克數學、敲擊樂、舞蹈、籃球、乒乓球、劍擊、手鐘、辯論等多項活動;而同學參與校外各項比賽,亦屢獲佳績。本校亦十分注重學生的全人發展,校內童軍、公益少年團及交通安全隊組織均培育學生的團隊精神、敢於承擔責任和服務社會的精神。此外,本校每年均會定期舉辦各級參觀、戶外學習、戶外教育營、福音活動等活動,令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  ​​​​​​   

​​​​  ​​​​​​  

^ TOP

學生成就及表現                  

1. 中學派位情況

2021年度本校約93%學生派往第一至第三志願中學,大部份獲派理想中學升學,計有皇仁書院、英皇書院、聖若瑟書院、英華女學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聖公會鄧肇堅中學、香港真光中學、聖嘉勒女書院、聖類斯中學、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中華基金中學、體藝中學等。

 

2. 獎項

項目名稱

獎項

香港童軍110周年暨維城區

60週年活動 維城周維走攝影比賽 

幼童軍組 - 冠軍

4A 吳愷庭

聯校音樂大賽2021 敲擊樂(小學組)

銀獎

中銀青少年發展計劃港九小學分區劍擊比賽

港島西區男子乙組花劍17

中銀青少年發展計劃港九小學分區劍擊比賽

港島西區女子乙組花劍7

2021 - 2022 年度港島西區小學校際羽毛球比賽

男子組殿軍 (3人)

港西運動會

 

100米 季軍 (1人)

跳高 殿軍 (1人)

團體優異奬

第十五屆全港十八區(南區及中西區)小學數學比賽

中西區全場季軍

解難智多星亞軍

第28屆香港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比賽

金獎 (1人)

銀獎 (4人)

銅奬 (14人)

多元智能盃2021

一等奬(3人)

 

二等獎 (2人)

 

三等獎 (2人)

2021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總決賽(AIMO)

銅獎 (2人)

優異獎 (1人)

 

華夏盃決賽

二等獎 (1人)

 

 

三等獎 (3人)

 

第八屆中西區小學機械人比賽

循跡避障比賽季軍及

短跑競賽優異獎

第七十三屆校際朗誦節

二年級男子粵語詩獨誦季軍(1人)

三年級男子粵語詩獨誦季軍(2人)

四年級男子粵語詩獨誦季軍(2人)

一、二年級英文男子獨誦冠軍(1人)

一、二年級英文男子獨誦亞軍(1人)

四年級英文男子獨誦季軍(1人)

五年級英文男子獨誦季軍(1人)

一、二年級英文女子獨誦亞軍(1人)

三年級級英文女子獨誦季軍(1人)

四年級級英文女子獨誦亞軍(2人)

四年級級英文女子獨誦季軍(1人)

五年級級英文女子獨誦冠軍(1人)

一、二年級男子普通話詩獨誦季軍(1人)

一、二年級女子普通話詩獨誦季軍(1人)

三、四年級男子普通話詩獨誦亞軍(1人)

第七十四屆香港學校音樂節

一級鋼琴獨奏第二名(2人)

二級鋼琴獨奏第一名(1人)

三級小提級獨奏第三名(1人)

2021-2022香港島西區小學校際乒乓球比賽

男子組季軍

傑出運動員

中西區傑出團員奬勵計劃

傑出團員

2021「國慶日」網上問答比賽

最積極參與學校奬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問答比賽

最積極參與學校奬

 

 

    

   

^ TOP

 

2021/2022年度關注項目                  

(一)持續優化教與學,推動學生運用自主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能。

 

1. 透過課程規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掌握學習及研習策略,並能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監控學習進度。

  • 透過教師培訓,認識「促進學習的課堂評估策略」。
  • 透過中文、英文、數學單元教學設計分享,加強教師以「促進學習的課堂評估策略」設計課堂的能力。
  • 規劃各級自主學習能力架構,教授各種研習策略和閱讀策略。
  • 發展校本STEM課程。

2. 培養學生自動學習的習慣

  • 利用電子學習去進行學與教,擴闊學生的自學空間,提升學習動機。

(二)以學生為本,拓展生命教育工作,以迎接成長路上的挑戰。
 

1. 以不同主題,協助學生明白生命的價值,並懂得處理壓力,使能迎向生命各樣挑戰。

  • 在各科課程中,滲透不同主題的品德教育。
  • 以不同的主題,營造校園環境和氣氛,增強學生明白生命的價值。
  • 透過獎勵計劃,增強學生正面態度。

2. 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正面態度,並將訊息帶到家庭和社區。

  • 在各科課程中設計活動,讓學生表現健康生活習慣及正面態度。
  • 學生透過電子平台或校訊分享自己的文章,與他人分享健康生活的訊息。
  • 安排學生參與不同的社區服務,讓學生體驗分享的樂趣。
  • 舉行「漂書」活動,鼓勵學生捐贈與健康生活相關的書籍,以正能量感染他人。

   

 

^ TOP

STEM最新動向(傳媒報導)                  

^ TOP